2021年1月30日 星期六

因為不夠有勇氣 曖昧最後一場空


即時新聞 熱門新聞 時尚消費 藝術文化 吃遊聯盟 家庭Plus 文學 神祕花園

【神祕花園】〈愛情大智慧〉因為不夠有勇氣 曖昧最後一場空

2021/01/19 05:30

 

圖/達志影像

文/傑克

很喜歡一句歌詞:「曖昧讓人受盡委屈,找不到相愛的證據……」它寫實地展現了曖昧期間的內心狀態,不敢前進,也不想就此退縮,無論彼此感情再好,總有一個臨界點在前面,不敢隨便跨出那個界限,深怕如果跨出那一步,連朋友都做不了。

曖昧的痛苦,只有曾經曖昧過的人才會知道,或許內心覺得彼此之間都有好感,只差一個告白或一個衝動,但往往沒人敢嘗試,深怕是自己會錯意,倘若對方沒有這樣的意思,以後見面或相處就會尷尬。所以,寧願保持著曖昧的狀態,也不願意輕易的跨越雷池半步,總想著,只要不斷付出,對方總有一天會給我們答案。

可是我們沒想到,或許對方也在等待一個答案,等待一個愛的證據,讓彼此都不會委屈,都可以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對於彼此的感情,有一個依據可以向前進,或是就此停住。但是,我們往往在曖昧中錯失了機會,也往往在曖昧中消磨了對愛的熱情,就因為不夠有勇氣,就因為預設立場,所以讓自己最後只剩下悔恨。

我們總想著,要得到對方的答案,殊不知,對方也在等待一個答案,一個面對面表達真心的時刻。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口雖然不容易,但總比憋在心中一輩子都來得好,與其預設立場,還不如鼓起勇氣,好好的把自己的心意說出口,算是也給對方一個答案,無論是否成功,也不用陷入無止盡的等待,最後徒剩遺憾。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TOP10

【神祕花園】〈瑞士人妻見聞錄〉飄洋過海的外配 堅強的費歐娜

2021/01/05 05:30

【神祕花園】〈夫妻之間〉這款老公 出外熱情在家當機

2021/01/06 05:30

【神祕花園】〈愛唷傷腦筋〉非關婚禮迷信 別讓公婆不開心

2021/01/05 05:30

【神祕花園】〈愛情大智慧〉不讀不回 是最善意的告別

2021/01/06 05:30

【神祕花園】〈現代愛情事典〉性愛啪啪啪 打破次數迷思

2021/01/17 05:30

【神祕花園】〈愛呀其實很簡單〉太猴急 打壞一手好牌

2021/01/13 05:30

【神祕花園】維納斯的呢喃(1/11~1/17)

2021/01/11 05:30

【神祕花園】〈愛情隨堂考〉原來 冰山情人就是你!?

2021/01/12 05:30

【神祕花園】〈愛情塔羅占卜〉我的甘蔗情人 是甜還是渣?

2021/01/06 05:30

【神祕花園】〈維納斯的呢喃〉1/4~1/10

2021/01/04 05:30

Search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2021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伴侶人生修行 愛得剛剛好


即時新聞 熱門新聞 時尚消費 藝術文化 吃遊聯盟 家庭Plus 文學 神祕花園

【神祕花園】〈愛情如是說〉舊情復燃看似浪漫 重遇當年分手路障

2021/01/18 05:30

 

圖/棉花糖

文/艾格妮絲

「如果找不到對象,就繼續修行當仙姑吧!」

滂沱大雨的午後,誰都離不開的咖啡廳裡,斷斷續續旁聽熟女們漫長閒聊,依然單身的中年女郎,說起幾年前分手的前男友,之前找出已經淘汰卻未丟棄的舊手機,遺忘多年的室內電話號碼頓時「復活」,兩人重新連絡見面,熟男熟女當下都沒有伴,忍不住再愛起來。

舊情侶成新戀人,一有空檔就抱著手機聊上兩、三個小時,看似濃情蜜意,然而,又有一回,說著說著擦槍走火,男方居然在電話裡翻起舊帳,數落女方從前種種,一叨念長達四小時。

愛沒有消失,可是從前相處累積的磨擦,其實也沒有隨時光煙消雲散,即使洗腦清光記憶,同樣的行為模式依然無法相容,重遇當年分手線的同樣路障。

舊情復燃看似浪漫,有時還是甫失戀男女的定魂丹,只是時移事往,雙方多半仍舊「我還是原來的我」,再涉愛河必得停看聽想清楚。

天造地設的組合,也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相同的價值觀,戀愛、結婚,當然不可能每天看煙火、吃大餐,朝朝暮暮,絕對是一段互相包容和理解的修行路途。

人不是找不到伴才修行,是在有伴的狀態下,學會如何和另一個個體互動,未了悟相處難,再愛也會你不等於我,舊愛新歡,都必有過不了的梗。愛是修行,關注自我也是修行,要如何愛得剛剛好,找到最合適的人?我們一生都在持續修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TOP10

【神祕花園】〈台灣神明點點名〉辛丑年 牛羊狗馬龍 安太歲囉

2021/01/24 05:30

【神祕花園】〈紐約性愛檔案〉未成年女兒偷嘗禁果 酷爸妙回應

2021/01/26 05:30

【神祕花園】〈現代愛情事典〉性愛啪啪啪 打破次數迷思

2021/01/17 05:30

【神祕花園】〈愛呀其實很簡單〉太猴急 打壞一手好牌

2021/01/13 05:30

【神祕花園】〈愛情隨堂考〉原來 冰山情人就是你!?

2021/01/12 05:30

【神祕花園】維納斯的呢喃(1/11~1/17)

2021/01/11 05:30

【神祕花園】〈愛呀有問題〉外遇曝光 男人糾結啥?

2021/01/18 05:30

【神祕花園】〈戀愛翹翹板〉鼓起勇氣決定再婚 卻發現他為家人揹債

2021/01/20 05:30

【神祕花園】〈愛情隨堂考〉誰啦 EQ這麼差?

2021/01/26 05:30

【神祕花園】〈紐約性愛檔案〉下架Pornhub色情網站 全球發起請願活動

2021/01/12 05:30

Search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2021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婚姻幸福學〉他的疏離冷漠 其實是一種假象


即時新聞 熱門新聞 時尚消費 藝術文化 吃遊聯盟 家庭Plus 文學 神祕花園

【神祕花園】〈婚姻幸福學〉他的疏離冷漠 其實是一種假象

2021/01/17 05:30

 

文/諮商心理師 張璇

對有些人來說,處理人際爭端的唯一方式就是疏離、冷漠,或是斷絕關係。當衝突發展到一個程度令他們感到難以忍受時,很可能就會斷開連結,或是在情感和精神上貌合神離,也許是換個新話題、藉由滑手機停止交談,或是不說話、簡訊已讀不回,甚至消失神隱。即使一直住在同一個房子裡共同生活,表面上看起來一切都配合、順從,但是在情感和精神上,可能早已與另一半同床異夢。

在婚姻關係中,「一追一逃(追討者─距離者)」的怨偶模式很常見;「追逐者」總是不斷抱怨缺乏連結,而「距離者」則儘可能迴避連結,不斷逃開或防衛。選擇在關係中當個「距離者」,有時是因為感到自己在婚姻中十分無力,認為自己的配偶掌握了家中所有的權力,與這樣一個強勢配偶一起生活,很難保有自己的個性、沒辦法做自己,因此開始孤立自我,表現出一副不需要別人陪伴的樣子,往往看起來十分獨立,其實是一種假象。因為當他們真正想與人靠近時,會感到非常缺乏安全感。雖然「追逐者」和「距離者」看起來有很大的差異,其實對於親密關係的基本需求是相同的,也都非常容易焦慮,只是「距離者」習慣以距離感來保持人際關係的平衡。

【幸福處方籤】釐清慣性疏離的源頭 練習表達保持良性溝通

「距離者」多半認為自己選擇「疏離」的舉動利大於弊,至少意見不合時可以減少紛爭,但其實長期的情感疏離所製造的焦慮,往往遠大於所減輕的焦慮,不僅可能激怒對方、觸發情緒化反應,也常使互動變得表面,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因為忽視問題的存在累積更多負面情緒。

如果在婚姻關係中你已變成了「距離者」,但願意做些改變,可能要先看清造成自己「慣性疏離」的焦慮根源是甚麼?是不是依循了原生家庭中的親子經驗?或是複製了父母處理衝突的模式?除此之外,也可以想一想:當面對比較情緒化、予取予求、霸道強勢的同事或友人時,是不是也都會很想逃開或迴避?

害怕因關係太緊密而不被尊重、失去自我,不一定要選擇疏離或築牆的方式。即使面對關係壓力時所出現的疏離反應已是一種習慣性的人際模式,還是可以試著在焦慮、壓力情境中保持冷靜,不隨伴侶的情緒起舞。伴侶關係是對等的,不需要一煩就逃,不刻意討好、屈從,也不放棄溝通,這樣的過程雖有一定的難度,但更多留意自己面對情緒壓力時的反應模式,並持續練習由「迴避衝突」走向多一點有意義的表達和連結,轉得太緊的關係螺絲才可能漸漸有些鬆動。

(寫信給張璇:leohome1971@yahoo.com.tw)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TOP10

【神祕花園】〈台灣神明點點名〉辛丑年 牛羊狗馬龍 安太歲囉

2021/01/24 05:30

【神祕花園】〈紐約性愛檔案〉未成年女兒偷嘗禁果 酷爸妙回應

2021/01/26 05:30

【神祕花園】〈現代愛情事典〉性愛啪啪啪 打破次數迷思

2021/01/17 05:30

【神祕花園】〈愛呀其實很簡單〉太猴急 打壞一手好牌

2021/01/13 05:30

【神祕花園】〈愛情隨堂考〉原來 冰山情人就是你!?

2021/01/12 05:30

【神祕花園】維納斯的呢喃(1/11~1/17)

2021/01/11 05:30

【神祕花園】〈愛呀有問題〉外遇曝光 男人糾結啥?

2021/01/18 05:30

【神祕花園】〈戀愛翹翹板〉鼓起勇氣決定再婚 卻發現他為家人揹債

2021/01/20 05:30

【神祕花園】〈婚姻幸福學〉疑心生暗鬼 他變心了嗎?

2021/01/10 05:30

【神祕花園】〈紐約性愛檔案〉下架Pornhub色情網站 全球發起請願活動

2021/01/12 05:30

Search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2021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2021年1月9日 星期六

胃食道逆流多年 慎防癌前病變「巴瑞特氏食道」


新聞

胃食道逆流多年 慎防癌前病變「巴瑞特氏食道」

2021/01/02 05:30

  

▲為了減緩胃食道逆流不舒服,只能睡雙人的枕頭;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李炯宏)


文/李炯宏

29歲柯先生(化名)由太太陪同進入診間,沒等我詢問病因就直接說:「醫生,我胃食道逆流好幾年了,雖有吃藥治療,但心窩胸口灼熱都未改善,躺著時更是難過。」一旁的太太馬上補充:「對啊!他無法平躺睡覺,不是墊雙人枕頭就是睡躺椅。」

夫妻倆的話並不讓人意外,因為嚴重胃食道逆流患者,甚至連直立姿勢都會在吃飽後,因胃內壓力上升而感到明顯不適,有些人睡覺都需要墊2-3顆枕頭,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為柯先生安排內視鏡檢查後,發現食道下端與胃賁門交接處有一個發炎、浮腫及色調略呈紅色塊狀病變,切片結果確定已有中度以上分化不良(dysplasia)。

內視鏡切除病灶 一石二鳥

經過兩週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治療,臨床症狀沒有明顯改善;在醫病溝通後,患者同意接受內視鏡切除癌前病變,同時加大切除範圍,以達到術後賁門緊縮而產生抗逆流效果。

數據顯示,近9成以上的胃食道逆流病患服用藥物治療可改善症狀,但停藥後症狀又恢復,也有患者服藥期間胸口灼熱感改善,但「逆流」症狀如喉嚨沙啞或異物感、咳嗽或感覺胃部空氣不斷跑上來,卻不見好轉。主因還是因為藥物無法改善下食道括約肌(賁門)鬆弛,使得胃食道逆流無法「斷根」。

長期胃食道逆流可能導致食道下端黏膜產生小腸黏膜分生稱為巴瑞特氏食道,為食道腺癌之癌前病灶,倘若合併分化不良應考慮及早接受內視鏡治療,以免惡化成食道癌。

內視鏡抗逆流黏膜切除術,除可改善胃食道交接處肌肉過於鬆弛的問題,也一併切除黏膜癌前病灶,有「一石二鳥」的效果。

每2年做一次胃鏡追蹤

柯先生術後恢復良好,黏膜傷口癒合約莫4週,此時賁門緊縮抗逆流效果便產生,他的胃食道逆流症狀已不見,吃飽飯後也能躺下睡覺了,不再需要服用藥物及頻繁接受胃鏡檢查;不過,還是建議兩年做一次胃鏡追蹤。

胃食道逆流幾乎已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建議學習調適生活壓力、戒菸酒、少咖啡濃茶,並維持正常體重,飲食先喝湯再吃固體食物,避免餐中配湯或飲料,勿暴飲暴食;如果胃食道逆流症狀長期未改善,希望能作胃鏡,檢查食道是否有癌變發生。

(作者為田中仁和醫院醫療副院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巴瑞特氏食道併分化不良。 (照片提供/李炯宏)


▲賁門狀況:術前鬆弛(上圖),術後緊縮(下圖)。(照片提供/李炯宏)


相關新聞

2020-11-28 05:30

女心悸胸悶憂心臟病 竟是胃食道逆流


2020-11-24 05:30

拒絕「火燒心」 中醫「胃」你把關


桃園案量爆發 中路特區重劃街廓吸睛


2020-09-26 05:30

胃食道逆流逾50年 仁波切來台治好


2020-08-01 05:30

喉嚨卡卡咳不停 咽喉胃酸逆流作怪


諾威量測拓建新無塵室與培訓中心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下一則新聞:

運動飲食藥物三管齊下 糖友控糖不加藥

上一則新聞:

《健康充電站》整形重建講座

今日熱門

痔瘡真擾人 從改善生活、飲食著手


男嬰膝蓋見細疹 竟是腸病毒冬天來亂


反覆泌尿道感染 老婦赫見9公分膀胱結石


初期肺結節 5年存活率可達百分百


咖啡葉當食品原料 須標示警語


戴假牙清潔差 口腔感染念珠菌


乾癬「攻頂」 被當癩痢頭


9旬嬤跌斷髖部股骨 骨密-5.9如蛋捲易碎


上班族長濕疹 壓力竟是元兇


童腳痛不願走 當心白血病


照護線上》青光眼來襲,你EYE注意!可能沒症狀,嚴重會失明,醫師圖解


冬令聰明進補 四神湯健脾養胃


喉嚨卡卡嗆咳 確診食道癌3期


腦梗塞中風 送醫前勿服降血壓藥


胸悶別輕忽 心肌梗塞險猝死


終結眼結石 先改善乾眼症、結膜炎


腿像被電到 恐不寧腿症候群上身


新生兒嘔吐伴隨膽汁 當心急性中腸扭轉


頑固性網球肘 體外震波緩解疼痛


7旬嬤呼吸喘 產氣性膀胱炎作祟


剖腹產全身麻醉 可能增加產後憂鬱風險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2021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日式教養 真的不一樣


即時新聞 熱門新聞 時尚消費 藝術文化 吃遊聯盟 家庭Plus 文學 神祕花園

【家庭plus】〈田舍生活〉日式教養 真的不一樣

2020/12/28 05:30

 

文/王孟婷

住在日本的這些時日,發現日本的親子關係跟台灣相當不一樣,台灣人很熟悉歐美與華人文化家庭的區別,但隔壁的日本其實很少被拿出來討論。我觀察到日本在親子關係中實踐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送魚給別人,不如教會他如何捕魚)。

藉著媒體的報導,發覺到日本人在發生重大天災時,人人耐著性子安靜等待,即便地鐵電車停駛,大量人龍排隊等待不知道會不會出發的車,都能極度安寧並遵守秩序;震災時回不了家的人們規矩地席地而坐,不擾亂也不大聲哭泣,大多數人都能嚴格規範自己,除了學校教育外,最核心的仍然是家庭教育。

在日本很少見到父母在外面大聲訓斥子女,源自於父母對學齡子女的品行教育非常嚴格,父母平時也以身作則,小學以上的孩子已經能在公共場合保持高度秩序。同理心、禮節、誠信是日本社會的核心,自此才發展出日本高職業道德、匠人精神、貼心服務這些可貴精神。

〈學習面對危機〉自己上下學 路上大聲問好

到了小學時期,日本父母沒有接送子女上下學的習慣,一切按照學校規範,有分路線一起上下學的,更有單獨行動的小學生。每個區域按照法規皆有步行可抵達的學校,父母親在小學就開始讓兒女自行上下學,雖然會很擔心,但一定要讓孩子學習照顧自己,具有照顧自身的能力是最根基的開始。

我居住的地點走路3分鐘就有一所小學,從來沒有見過有父母在門口接送的情景,小學生在路途中與路人四目相交,都會主動大聲問好:「早安」或「日安」。這是日本教育中防止臨時起意犯罪者的方式之一,跟台灣為了兒童安全而教育絕對不跟陌生人說話的方式有些微不同。

日本兒童大聲問好之外,他們學習觀察可疑人物、危險情況,並迅速做出保護好自己的措施。教育方式傾向於勇於面對社會風險,鍛鍊孩子保護好自己的安全跟健康的責任心,防災教育從天災的保命到日常危險,秉持著人避免不了未知的風險,所以更要徹底學會避難與避險技巧。

圖/王孟婷

〈自然式鍛鍊〉一歲原則 從吃飯訓練起

日本父母在學齡前就展開「自立」訓練,也就是兒童能自己做的事都讓他們自行去做,有所謂的「一歲原則」。就是一歲之後,就讓孩子自己吃飯,即使鍛鍊過程孩子吃得亂七八糟,父母都不餵飯,讓孩子慢慢學會使用兒童餐具;接下來的原則為「三加二原則」,也就是孩子做對5件事,只誇獎其中3件事項,其他兩件項目,父母須從其中挑出可以進步的部分提醒,讓孩子認知到期待誇獎的情況下,是很有可能不如自己預想的,事情不會事事順心如意,隨時要有能承受無預警挫折的心態。

此外是家事分擔,家長教育孩子主動幫忙處理家事,例如幫忙收納衣服、折疊衣物,用餐之後要自己收碗盤,主動幫忙清洗碗盤。從基礎著手,自然而然養成「自立」、「自律」、而後才能「自強」的能力,其中也包含「同理心」、「耐心」的起點。

圖/王孟婷

〈台灣家長看過來〉孩子成年後 就是獨立個體

台灣至今仍有很多父母會提供買房頭期款給已成年的孩子,經濟能力更好的甚至直接買房子與車子贈與孩子。日本這樣的情形極少,成年人都是自己購買這些人生重大項目,結婚後也會自行負責照顧孩子,把孩子交由祖父母照顧的這種想法,是不被接受的。

日本人有著既然成年,就必須擔起所有自己責任的想法,照顧孩子是父母的事,祖父母有個人的時間與金錢規畫,在全心養育孩子到成年之後,日本父母會盡量不去插手孩子的人生,所以接受來自父母贈與的金錢、房子還有育兒協助都是極其少見。

自己能力在哪裡就過怎樣的生活,租屋20到30年仍然不買房的大有人在,且一點都不奇怪。生涯中不買車的族群在都會區並非異數,成年子女向父母請求金錢協助,在日本社會反而是不道德的行為,維持與父母同住的人,會主動支付自己的水電瓦斯與房間使用費用。

圖/王孟婷

〈沒有不勞而獲〉遺產稅賦制度 不用錢的最貴

在日本,父母贈與子女高額品項會徵收高比例稅金,這樣也壓抑了贈與子女的意願,因為非常不划算且錢都進到政府口袋。另外,父母身後的遺產稅,政府也是徵收高額稅金,遺產價值愈高,要徵收的比例就愈高,整個社會從思想的觀念到真實的徵稅制度,都在促進人要自立。

日本家長為了孩子長遠的好,只能讓他們完整獨立,所以高資產的家庭會在孩子成年前運用金錢進行教育投資,而非留下或贈與有形資產給兒女,因為遺產發生繼承的那一刻,孩子必須自己有能力先支付遺產稅,才能繼承來自父母親的剩餘資產。即便父母留下現金給兒女,也是計入總遺產的估價裡面,沒有先繳稅就無法繼承,這樣嚴格的徵稅制度,促進人人感受到唯有靠自己努力,才能真正掌控生活品質,但凡不勞而獲的資產都得先支付一大半給政府,以稅法真正實現了「不用錢的最貴」。

日本贈與稅與遺產稅為10%~55%,稅制是針對高資產者課重稅,如價值不高則不必繳交太多稅金,但仍然很少見父母贈與兒女房車等。以做為父母的心情來說,傾向忍耐過分疼愛的感情,讓孩子自己品嘗人生過程,「兒孫自有兒孫福」的信念比華人社會貫徹更多。這樣親子型態的形塑,跟整個日本社會型態演進皆有關係,例如,日本青年須配合公司調動、銀行貸款利率超低,房價沒有保值性……

日本的成年人與父母像是關係非常好的朋友,雙方都樂意互相幫忙,但彼此之間會承擔自己的人生責任。國家嚴格的課稅,將稅金運用於國家均富,鞭策全民都認清自己有付出才能收穫,發展出這樣血脈相連卻又各自獨立的親子關係。

〈作者小檔案〉

插畫家、繪本作家,現居日本九州的大分縣鄉間,作品散見於報章雜誌、圖文繪本、文學封面。個人著作《我最想做的事》、《淚光閃閃的巴黎》……等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TOP10

【家庭plus】〈戀家主義〉有孩子的家 照樣清爽

2020/12/22 05:30

【家庭plus】〈田舍生活〉日式教養 真的不一樣

2020/12/28 05:30

【家庭plus】〈婆媳過招〉兒子的家 別再當自己家

2020/12/30 05:30

【家庭plus】〈同志牽手情〉因為相愛 所以結三次婚

2020/12/20 05:30

【家庭plus】〈同志牽手情〉畫下圓滿 人生再啟程

2021/01/03 05:30

【家庭plus】〈老來富〉活到老 也能賺到老

2021/01/05 05:30

【家庭plus】〈同志牽手情〉在一起才是王道

2020/12/27 05:30

【家庭plus】〈生活大補帖〉接納自己 讓心自由

2020/12/30 05:30

【家庭plus】〈極品一人家庭〉冷冷12月 單身暖暖慶祝

2020/12/22 05:30

【家庭plus】〈美味教室〉吃出免疫力

2020/12/23 05:30

Search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2021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療癒心靈舊傷口 相信彼此卸除防衛心


即時新聞 熱門新聞 時尚消費 藝術文化 吃遊聯盟 家庭Plus 文學 神祕花園

【神祕花園】〈婚姻幸福學〉過去的傷阻礙親密 在伴侶面前築起高牆

2020/12/27 05:30

 

圖/喬安娜

文/諮商心理師 張璇

和喜歡的人兩情相悅、互相尊重、相知相解,可以在彼此面前自在做自己,分享各種喜怒哀憂,是許多人嚮往的伴侶親密。真正的親密,不只是兩個人表面的日常互動,更涵蓋許多深層、複雜的交流,卻有許多人在關係中不敢或無法表達內心真實的感受和想法。

不少個案告訴我,在面對另一半焦躁或生氣時常常不知所措,想做些甚麼來減輕對方的痛苦或幫忙解決問題,卻發現無論自己說甚麼,或不說甚麼,都可能動輒得咎,常覺得伴侶所謂的「溝通」,多半只能同意或承認錯誤、道歉;當被詢問感受時,對方也總有預設好的答案,若已經認定或決定了甚麼,往往只能附和,此時若想表達不同意見,很可能就會火上澆油。為了避免說錯話或自己的心情也變得很糟,乾脆甚麼都不說。

【幸福處方籤】療癒心靈舊傷口 相信彼此卸除防衛心

夫妻之間的互動交談層次變得表淺,除了因為朝夕相處話題多圍繞生活瑣務,或是怕吵架、怕麻煩、只想平靜度日,也可能是因為曾經表達過真實的意見或感受,卻沒有得到正面的回應,覺得不被認同或對方不瞭解自己在說甚麼而失望、退縮。

除此之外,有些人是原本就有與人太親近的障礙,即使在親密愛人面前也習慣緊閉心門,可以與人天南地北閒聊,就是不太會分享自己內在狀態。剛交往時,也許會覺得對方很好相處,好像甚麼都能聊,漸漸會發現總有一道牆橫在你們之間,自己一直在唱獨角戲。很可能是因為對方在成長歷程中未得到足夠的接納和容許,因為一而在地經歷失落和受傷而充滿恐懼,不相信自己真的會被接納或被愛,對人早已失去信任,漸漸發展出潛抑等心理防衛機轉。

如果是過往的家庭經驗造成另一半或自己在關係中較防衛、把自己隱藏得很深,或是過於害怕衝突、懼於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可試著尋求專業協助,療癒心靈的舊傷口。彼此之間的安全感增進了,夫妻之間的情感連結才能更真實、堅韌。

(寫信給張璇:leohome1971@yahoo.com.tw)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TOP10

【神祕花園】〈靈異故事館〉分娩後血崩 幽魂產婦救我一命

2020/12/21 05:30

【神祕花園】〈戀愛占卜站〉2021星座愛情運勢(上)

2020/12/29 05:30

【神祕花園】〈單身男女〉抱歉 我不想當下一位

2020/12/20 05:30

【神祕花園】〈戀愛占卜站〉2021星座愛情運勢(下)

2020/12/30 05:30

【神祕花園】〈愛呀有問題〉約炮戀愛 慎防仙人跳

2020/12/21 05:30

【神祕花園】〈愛唷傷腦筋〉非關婚禮迷信 別讓公婆不開心

2021/01/05 05:30

【神祕花園】〈紐約性愛檔案〉莎拉海蘭擺脫憂鬱症 百無禁忌暢談性話題

2020/12/22 05:30

【神祕花園】〈戀愛翹翹板〉年少時害女友懷孕 如今滿腔罪惡感

2020/12/30 05:30

【神祕花園】〈瑞士人妻見聞錄〉飄洋過海的外配 堅強的費歐娜

2021/01/05 05:30

【神祕花園】〈愛呀有問題〉妹子有詐 交友APP坑殺宅男

2020/12/22 05:30

Search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2021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TOP